月經透露身體祕密 6類型教妳判別

 

【資料來源/白象文化】 2013年10月6日 08:00

 

文/春嬌妹

行經期女性「血海由滿而溢,血室正開,子宮瀉而不藏,經血下泄……」,月經來的這段期間,有些女性會有頭痛、頭暈、腹脹、腹痛、體溫偏低,手腳冰冷……等症狀。

 

中醫師:月經週期混亂主要由於臟腑氣血失調,多與肝、脾、腎有密切關係。但,還是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診斷以作最準確的治療。

 

中醫會依據月經的期(週期)、量(來幾天)、色、質(稠度)……等症狀,大致分為以下四種女生:

 

需要「清熱涼血」的女生

 

實熱型: 月經提前或經期延長、經血量多、顏色深紅或紫紅、質較黏稠

 

涼血清熱——清經散(丹皮、地骨皮、白芍、熟地、青蒿、黃柏、茯苓)

 

虛熱型: 月經提前或經期延長、經血量少、顏色鮮紅、質較稀薄

 

養陰清熱——兩地湯(生地、地骨皮、白芍、玄參、麥冬、阿膠)

 

需要「健脾益氣」的女生

 

氣虛型: 月經提前或經期延長、經血量多、顏色淡紅、質稀薄如水

 

升陽益氣——舉元煎(人參、炙黃芪、炙甘草、炒白術、炒升麻)

 

血虛型: 月經延後、經血量少、顏色淡紅、質稀薄如水

 

補血調經-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

 

需要「溫經散寒」的女生

血寒型: 月經延後、經血量多、顏色暗紅有血塊

一般會使用溫經湯(《金匱要略》吳茱萸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人參、桂枝、阿膠、丹皮、生薑、甘草、半夏、麥冬)

需要「活血調經」的女生

血瘀型: 經行不暢或淋漓不止、經血量多量少不定、顏色紫暗有血塊

活血調經——血府逐瘀湯(生地、牛膝、桃仁、紅花、柴胡、枳殼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桔梗、甘草)加澤蘭、王不留行、路路通等

行經期調理重點:疏肝行氣,理血調經

女生在這段期間相對虛弱,我自己在青春期經痛不舒服時,會喝帶點薑味的滴雞精,身體便整個溫暖起來,畢竟在這段期間,需要幫自己補充體力、提升陽氣,讓元氣不要耗損太多呢!行經期間也是下一顆卵子形成初期,子宮溫暖、經血流暢,才能給初生的卵子一個合適的家。

行經期間若是經血量少、又要下不下的,原因可能有兩種:氣鬱在腹部下不來,好像被悶住的感覺;另一種則是內膜本來就不夠厚,經血原料不夠自然量少下不來。有時如果是要上廁所時用衛生紙擦才有經血,或是要利用小號、大號時腹壓增加導致子宮收縮才會排出經血,就表示宮縮不好,必須要針對促進子宮收縮作調理,中藥會使用活血藥,讓經血可以順利下行排出。

 

 

 

要是經血滴滴答答流不完,建議妳就要先觀察經血顏色,再跟中醫師說明。

 

暗紅色:表示宮縮不好,若經血顏色多偏暗紅,就要加強宮縮、活血化瘀的藥,增加子宮收縮,例如:益母草、澤蘭、川七、山楂、薏苡仁。配上中醫止血的藥:仙鶴草、黑蒲黃、黑地榆、黑荊芥、芎歸膠艾湯。

 

鮮紅色:子宮內膜剝落的傷口癒合慢,要用升陽益氣的藥,二珍膠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歸脾湯、四君子湯、薏仁、砂仁、蓮子、山藥、扁豆。

 

正常的經血量是多少呢?

 

其實子宮只有一個拳頭大小,經血量不可能很多,整個經期大約流到60~80c.c.左右就是正常。

 

簡單判斷:行經期的一天中,在活動時間,上廁所時觀察衛生棉大概沾到6~7成,一天大概使用4~5片衛生棉,血量就是正常;經期可以維持三到七天,如果經期低於三天或是超過七天,就是不正常了。

 

舒緩經痛可以按這些穴道:

 

舒經穴位

 

合谷穴:針對氣血虛弱、體質虛寒的女性,能幫助提供受孕率。

 

血海穴:血海是活血化瘀的主要之處,可緩解月事來的經痛程度。

 

命門穴:可舒緩經痛劇烈所引起的腰部痠痛。

 

關元穴:針對氣血虛弱、體質虛寒的女性,能幫助提高受孕力。

 

氣海穴:「元氣之海」,是元氣主要匯集的穴位。有助腸胃蠕動、氣血順暢。

 

本文摘自,白象文化出版《太醫!本宮要喜脈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經期 中醫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珈啡喵 的頭像
    珈啡喵

    幸福生活

    珈啡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